找到相关内容765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钦巴(无垢光)尊者略传(上)

    十九岁时前往桑普,在智慧超群的张巴秋华丹与嘉灿巴秋札二位上师前闻受《弥勒五论》、《释量论》、《集量论》,完全领会后便为他人传讲。弥勒菩萨在《宝性论》中说:“分别念外,无余所断故,闻法故闻胜。”   符合其中所说此圣者,   广作闻思善修自智慧,   无知黑暗焚愚林,   妙慧彻见至智者终境。   后来,尊者修持不动佛、妙音天女等增长智慧的法门,从而面见了各位本尊的金颜,亲聆彼等法语,...

    秋札桑波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070531.html
  • 自然之心的奇迹——西藏原始苯教大圆满精义

    的梦境。这些梦境显示了各种征兆,如果有的修行者没有出现梦兆,甚至出现不好的梦兆,上师会等到所有人出现好的梦兆。根据不同的梦,他建议修行净化修法以障碍,并且祈祷护法允许接受此教法。在我的梦境中,我是...

    丹增旺嘉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973083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

    破除对生的妄执,并不缘生性,所以说非性全无。   根据佛教缘起论,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都是依他起法。从逻辑上推证,依他起就是生无自性性,故生无自性性概括了有为无为等一切法。但由于唯识学认为无为法不...真实。唯识学以二谛的判断标准界定了三性。认为遍计所执自性和依他起自性,二者是乱识及其虚妄所现,因而是杂染的是被舍弃的对象。不仅舍弃遍计,而且舍弃依他,《瑜伽》言:“问若观行者随入圆成实自性时,当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6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——摄论师的佛性、一乘思想

    于二谛、三性等也。[10]   建立真如本为世俗虚妄心识,既然世俗谛无所有,真谛则无所立,于是真如即是“第一义空”,真实性变成“无性性”。所以,&...,故名非净;非非净者,断虚妄,体方显现,故曰非非净,即是自性清净心也。彼论三种佛性中,自性住佛,如从凡夫,乃至金心,所有净识,未离烦恼,于烦恼中住。若尔,岂非惑识中有真如性也。[12]   真谛以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8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二)

    三界一切贪欲、无明、我慢,又是能转而趣入成办一切胜妙的大门。《集法句经》说:“应达此身如瓦器,如是知法等阳焰,魔花刃剑于此折,能趣死王无见位。” 下面讲个故事,大家边听边想故事表达了什么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1585773822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,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,得到了统一。 空有不二的思想,是为世间的有见、空见,世人因为不了解有,对‘有’的一切生起错误的认识和执著,导致了人生...的智慧中:因为他们觉得有实在的无明,这才有了无明的灭;因为有老死,才有老死的灭。而菩萨境界观照无明乃至老死都是无自性空,无明乃至老死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假相,梦幻泡影,因此菩萨不灭生死,也不必厌离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三样,此以外,当然还应具备一定的戒、定、慧及闻、思、修之基础,否则他也不可能如理如法地进行讲辩著等活动。这其中,辩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怀疑、增上定解的手段,但恶口谩骂似的“辩论”则毫无疑问不在正常...这样大范围、绝对地否定一切藏密修行人、否定一切非自己同会中的天下佛教徒、极个别自己心仪的大德以外否定一切古往今来早有定论的大成就者,如此行事的果报,作为凡夫我连想都不敢想。好在萧先生本人也知道谤法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密教纲要 一

    五时也。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。是为华严时。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。说四阿含等经。是为鹿苑时。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。是为方等时。次说般若经。二乘情执。是为般若时。后...之法华传。亦可为诚证。故余信其实在。   弘愿案:摩诃译言大。毗卢遮那。是日之别名。即暗遍明之义也。然世间日光。有蔽则障。又昼出夜隐。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如是。遍一切处。作大照明。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580097.html
  • 法随念(Dhammanussati)

    欣喜于他们所在之境」([中部1])   对贪欲的远离,这是由於防护、收摄自己的六根而烦恼。当我们的六个根门对着外头的六境(色相、声音、香气、味道、身触之境、法)时,心要能善加防护,修持无常观不...若好、若丑、若远、若近;彼一切悉皆无常。正观无常已,色爱即,色爱已,心善解脱。」   在[杂阿含经9经]∶「色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亦非我所;如是观者,名真实正观。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...

    法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784619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十):圆成的世界与人空法空

    似蛇,譬如绳上蛇非真实,以无有故。若已了知彼义无者,蛇觉智灭绳觉犹在。若以微细品类分析,此又虚妄,色香味触为其相故,此觉为依绳觉当灭。如是於彼似文似义六相意言,伏除非实六相义时,唯识性觉犹如绳觉亦当...错觉虽灭去没有了,但绳的觉知还是存在的。这比喻众生由无明错觉,遍计所遍计的名言镜界以为是实有的,若观察到遍计的义无实,以唯识的觉慧,遍计所执性,这实有外义的错觉虽消灭了,但唯有识的感觉,还有存在的。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522085500.html